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六章:筛子样的南宫(1 / 2)

加入书签

南宫。

夜已渐深,各处都已经熄了灯火,沉沉入睡,但是,唯独太上皇的寝殿之中,还透着一丝光亮。

这些日子以来,太上皇虽然夜夜笙歌,但是,作息却十分规律。

正常来说,每五日当中,他老人家有三日宿在各处宫妃处,一日宿在端静皇后处,剩下一日,则回自己寝宫。

朱祁镇斜倚在榻上,虽然已是深夜,却仍旧身着外袍,没有丝毫要安寝的迹象。

在他的面前,摆着一封刚刚拆开的信封,其上赫然便是今日廷议上的状况。

烛火摇曳,偌大的寝宫当中,只点着寥寥几盏宫灯,越发映衬着朱祁镇的脸色忽明忽暗。

在他的身旁,一个老太监躬身侍立着,默默不言。。

不知过了多久,殿中忽而响起一阵叹息声,接着,朱祁镇揉了揉额角,目光终于从那封信上移开,问道。

“阮浪,你觉不觉得, 这场廷议透着古怪?”

老太监抬起头,神色恭谨, 似乎是有些不确定, 但依然道。

“陛下既然发问, 老奴便姑妄言之,其实当初, 任侯想要阻止整饬军屯,老奴便觉得有所异常,只不过, 老奴那个时候觉得,任侯毕竟身在朝局,看待很多事情,想必会比老奴要周全的多,或许, 是老奴思虑不周, 也说不定。”

“但是, 现在看来, 任侯之所以如此着急,竟是因为他身上背着这样一桩惊天大案, 谋刺重臣这样的事, 任侯的确做的过了。”

“而且,犯下这样的案子也就算了,竟然还敢不对陛下实言相告,闹得如今身陷囹圄,也是自作自受。”

朱祁镇听完,脸色也有些不大好看, 似乎回忆起什么不太愉快的事情。

不过, 想了想,他还是摇了摇头,道。

“朕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你瞧朱仪送来的这封信,虽然写的看似客观,但是实际上,却有一处他始终没有提,就是任礼最开始出面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跟上去,而是直到事情开始失控的时候,才发声替任礼声援。”

“这一点, 你不感觉奇怪吗?”

这……

阮浪有些踌躇, 一副想说什么,但是又不敢说的样子。

他的这副表情,理所当然的让本就有些烦心的朱祁镇越发的感到有些烦躁,道。

“有什么话就说,在朕面前,还有什么可吞吞吐吐的。”

一句话,吓得阮浪跪倒在地上,磕了个头,道。

“陛下,老奴不敢欺瞒,只不过,老奴见识浅薄,没有陛下的眼光,所以总觉着,看事要先瞧人。”

“朝政大事复杂,老奴瞧不懂,但是,先前在慈宁宫伺候的时候,老奴也曾听圣母提过,成国公府的小公爷是个可造之材,如今,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结了亲,便是通家之好,自然会尽心竭力。”

“而且,这段时日下来,小公爷虽不得进宫,但是却也忙前忙后,袁校尉之前来时便说过,宫外的不少关系,都靠小公爷在走动,就连如今廷议的状况,小公爷也第一时间找人送进宫里来。”

“老奴说句不该说的,要不是小公爷找了关系,各处打点后将府里的家奴净身送进了咱们南宫,现如今,只怕连找人传个信都不方便,所以……”

不得不说,阮浪是了解朱祁镇的。

这番话说完,朱祁镇的脸色还是颇为难看,甚至于变得有些更加烦躁,但是,口气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朕没说是朱仪的问题,他替朕做事尽心朕知道,可是,任礼的事情,的确有些不对……”

说着话,朱祁镇幽幽的叹了口气,道。

“再者说了,如今朝中,还心系南宫的朝臣,任礼是最有份量的,他此番进了诏狱,只怕不好脱身,到时候,朝堂上一旦有什么变故,朕便真的再难有法子了。”

“你也瞧见了,太子出阁,从年前拖到年后,到现在也没个动静,现在便如此,以后,还指不定如何呢……”

摇晃的烛火下,朱祁镇的神色复杂难明,似乎是在对阮浪说话,又似乎是在对自己解释。

见此状况,阮浪小心翼翼的抬起了头,劝道。

“陛下何必担忧,老奴斗胆再多说一句,宁远侯这回敢瞒着陛下谋刺大臣的事,下回说不定就敢欺瞒更大的事,这次廷议,说白了,就是宁远侯打着陛下的旗号求身自保而已。”

“老奴见识浅,或许说的不对,但是陛下,他宁远侯在朝廷里权势再大,要是不够安分,失了为臣之道,那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闻听此言,朱祁镇眼神蓦得一冷,看的阮浪心里头发寒,连忙低下了头。

不知过了多久,阮浪才终于听见,上首发出一声叹息,道。

“你起来吧。”

“是……”

慢慢的站起身来,眼角余光瞥了一眼太上皇的神色,见他老人家神色虽冷,却并无怒意,阮浪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又停了片刻,太上皇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几分无奈和失望,道。

“你说得对,朱仪是个可用的人,至于任礼……唉,朕也知道他的难处,不过,他这么做的确有些过分,可惜了……”

见此状况,阮浪想了想,又道。

“陛下,事已至此,容老奴再多一句嘴,其实,整饬军屯这件事情,宫里那位是占着理的,所以,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文臣,都是打心底里想让宁远侯倒了的,就算是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证据不足,也会装看不见。”

“宫里那位,便是利用这一点,煽动昌平侯跟宁远侯对着干,才成了现在这种状况,可这天下的理,又岂会都叫宫里那位占了去?”

“要知道,陛下您才是大明的礼法啊!”

朱祁镇皱了眉头,思忖了片刻,方问道。

“你是说,深哥儿?”

阮浪点了点头,道。

“不错,廷议上头,整饬军屯的奏议,那些大臣们是都赞同的,宫里那位因势利导,所以有了如今的局面。”

“可同样的道理,太子殿下出阁,也是礼法所在,廷议所通过的事,太子殿下能出阁备府,便有了真正的名分大义,到时候,朝中自会有人护持,这才是陛下您真正该操心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