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8章 朝廷派官(2 / 2)

加入书签

张守是崇宁元年进士,曾在地方为官,当然知道王宵猎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天下处处缺钱,不开源节流,又有什么办法?天下都像王宵猎这样,哪里还有钱打仗?

叹了口气,张守道:“如宣抚这般,治下井井有条,还能养十万大军,真非常人也!若天下处处如此,又何必惧怕金人呢!天下间用心国事的官员不知凡几,几个人能做到?”

王宵猎道:“做事情,只是有决心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能做到。我这里与东南不能相通,人才缺乏,这几年实在不容易。现在又占了北方几州,我也是时时忧心啊。”

张守笑道:“此事不难。如今张俊已平定鄂州,孔彦舟逃去投了刘豫。再去临安,一路坦途。李都统在临安时,朝廷便就答应,你治下州县由朝廷派官。我听说,许多人。(下一页更精彩!)

愿意来。”

王宵猎道:“有这种事?若朝廷派官,许多事就好做了。无\./错\./更\./新`.w`.a`.p`.`.c`.o`.m”

金人占领开封府,宋朝许多大臣被金人掳走,赵构手下一直缺少重要官员。但是,许多低级官员留了下来,让朝廷难以安排。王宵猎的治下,官员一律发现钱,生活宽松,早已传遍朝廷。只是以前王宵猎地位模糊,襄阳与行在之间又盗贼遍地,没有人来罢了。现在官员由朝廷派遣,王宵猎发俸钱,那就不同了。

不知有多少低级官员在行在和江南各州县,一家生活艰难,连温饱也难。

不过对王宵猎说,此事有利有弊。利当然是解决了人才缺乏问题,大量空缺的职位有人做了。弊则是这些人不符合王宵猎的要求,必须进行培训。只是这些人是来做官的,会不会甘心接受培训。

科举选出来的官员,许多与官员的实际要求不符,这是事实。但是,作为一种选拔制度,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大部分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人才,也是事实。两者之间怎么调和,是对王宵猎的考验。

不能因为科举官员不是按自己要求选拔的,就嗤之以鼻,甚至贬低、嘲笑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是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就过分重视,大胆任用。一方面要用人才,一方面还要培训人才,两者缺一不可。

冯益道:“这些年朝廷为了躲避金贼,四处流离,官员俸禄许多时候发放不及时,许多人受苦了。他们听说宣抚的治下,官俸发放及时,而且都是现钱,自然许多人动心思。”

王宵猎道:“做了事,当然要给人家发钱。哪个人不是有一大家要养活?我这里宽松一点,不克扣官俸,本就是应有之意。不过,两位使节也看到了,我的治下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做官可不容易。”

张守道:“怎么做官,宣抚要求就好。你这里治理得好,当然要依你规矩。等到赶走金贼,再慢慢梳理。哪些规矩确实有好处,可以推广到全国。哪些只是一时不得已,需要废除。现在非常时期,当然用非常手段。”

王宵猎道:“参政说的是。非常时期,就该用非常手段。最要紧的事,是打跑金人,保住这天下才对!”

张守道:“我来的时候,吕相公专门吩咐,这几年宣抚功劳最大,治下最好,一切以宣抚为主。官员来了,自然也要守宣抚的规矩。还有,宣抚要慢慢理出你这里的条例,为其他地方借鉴。”

王宵猎道:“吕相公如此看重我,怎么敢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