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章 李密的三条妙计(1 / 2)

加入书签

李密到了之后,据说立刻就给杨玄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

这三计,李湛几乎朗朗上口。

当下问长孙无垢道:“这三计具体内容你知道么?”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韦珪知道。

韦珪知道就等于她知道,好闺蜜是用来分享八卦的。

而且韦珪知道长孙无垢对这些战略呀什么的感兴趣,因此在听到李密三策后,便立即告诉了长孙无垢。

李湛微微一笑。

又到了装逼时候。

“你觉得我知道不知道?”

长孙无垢摇了摇头,不相信李湛知道。

李湛才来黎阳,自己才接到他,他甚至都没有见过李密,甚至还没去军营,怎么可能知道?

李湛微微一笑。

“且听我道来。”

李密的第一条计策是:“隋炀帝在辽东那旮旯,跟高丽决战,按照李密对高丽的战斗力估计,以及民心士气,隋炀帝只怕不容易取胜。”

“而且,幽州那旮旯,从地图上一看,就像是雄鸡的咽喉所在。”

“所以,李密的上策是杨玄感应该大军风举电发,从黎阳直驱幽州,奔赴辽东。”

“然后与高丽前后夹击隋炀帝,幽州狭隘,在山海关附近什么地方一堵,隋炀帝立马抓瞎。“”

这一计的妙处在于,杨玄感可以有必胜把握,因为杨玄感是大隋的后勤部长,粮运总监。

他率军亲自堵路,隋炀帝的那些将士那便是十之七八知道要没饭吃了,况且将士们都不乐打高丽,隋炀帝可以肯定百分百崩溃。

到时候和高丽前后夹击,蔑不胜矣。

到时候擒贼先擒王,抓了或杀了隋炀帝。

然后大军南下,回到长安,废长立幼,弄个孩儿过度一段时间,整个大隋天下唾手可得。

这条上策,如果执行顺利,杨玄感可以亲手终结隋炀帝,到时候天下这些反隋炀帝的群雄,势必乖乖降服。

然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事成矣。

这便是李密之上策。

李湛得意洋洋说罢,问道:“我说的对也不对?”

长孙无垢听罢,愕然,睁大了眼珠。

“你怎么知道的?”

李湛所言,与李密所言几乎没什么出入。

她思虑了半晌,由衷的道:“你与李密,这只怕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上策蒙对了,也没什么。”

李湛微微一笑。

“那我再说说李密的中策?”

长孙无垢点头:“嗯,我就不信,中策你还能说中。”

这时,长孙无忌一旁听罢,不由长叹。

“上策大妙。”

若此际起事的是李密,而非杨玄感,则隋炀帝危矣,长孙无忌都准备直接给李密送膝盖就好。

但可惜,这条计策,被杨玄感帕斯了。

长孙无忌感叹:“便世民在,计难过此。”

李湛点了点头,他也有这种感觉,读隋末乱战史,最可惜的就是李世民的对手并非李密,让李世民的战绩失色不少。

........

“李密的第二条计策也很好。”

李湛淡淡一笑,继续。

“但是相对于第一条计策,第二条计策相对来说可能就会耗时长久一些。”

“李密的第二条计策是隋炀帝的老巢长安现在十分空虚,杨玄感的政治重心都在洛阳,百官家属全都在洛阳,长安基本上就是个没人注意的地儿。”

“而且,长安兵力也空虚,卫文升带着一些老弱病残而已。”

“现在进攻长安,基本上是入无人之境,取险要之城。”

“进了长安,把潼关关门一闭,然后在关中猥琐发育,等待关外乱成一锅粥,然后出来收拾残局。”

“就像当年秦始皇一样,大门一关,六国百万之师立即干瞪眼。”

“这步棋慢一点,但是成功可能性极大。”

“秦始皇是靠这一步成功的;”

“刘邦也是靠这一步成功的,待至近代宇文泰,也是靠这一步成功。”

“进了长安,然后派点人去巴蜀,搞定四川。巴蜀和长安联通,基本就万事大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