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4章 噤若寒蝉(上)(1)(2 / 2)

加入书签

徐偃兵轻声道:“二郡主说让呼延大观也跟着进京,王爷应该答应下来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离阳赵室远远没有到日薄西山的境地,即便没了韩生宣刘蒿师祁嘉节这几个顶尖高手,钦天监练气士经过两场波折也所剩不多,可到底仍是这天下的首善之城,不容小觑。”

徐凤年笑道:“我没有请呼延大观出山,赵家天子也没让顾剑棠火速入京,就当扯平了。”

徐偃兵感慨道:“要是当时圣旨再晚到一些,咱们北凉就算是跟赵家分道扬镳了吧。”

徐凤年摇头道:“打不起来的,赵篆的本意是想让京畿西军试探一下我的底线,如果咱们好说话,那他就有底气狮子大开口。如果我没有猜错,前去颁旨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定然得了皇帝授意,务必要踩着点露面,所以不管如何都不会在京畿之地开战,真要打起来的话,足足七千精锐给八百骑打得屁滚尿流,皇帝和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再者即便西军侥幸打赢了,烂摊子一样不好收场。”

听到徐凤年说起“精锐”二字的时候故意加重语气,徐偃兵会心一笑,“北凉地方驻军,不说凉州幽州,说不定陵州都比他们硬气。”

徐凤年并没有丝毫讥讽,“其实离阳军伍的春秋底子还在,可惜承平二十年,年年演武终归比不得边军的真正厮杀,也就没了锐气,毕竟一把刀,开过锋和没开锋,天壤之别。不过要是给他们几年时间的战火磨砺,未必就差了。打个比方,假设我北凉要立国,撑死了也就是一个小北莽,注定耗不过蒸蒸日上国力渐盛的离阳,而如果北凉孤注一掷,在北莽不趁火打劫插手中原的前提下,以千里奔袭之势猛攻太安城,我相信拿下两淮……”

说到这里,徐凤年笑了笑,“一个月,最多一个月,北凉铁骑就能让蓟州在内的整条离阳北线鸡犬不留,而且战损绝对不会超过两万,直接就兵临太安城下。”

徐凤年双手放在脑袋下,望着京城的天空,“但是要攻破京城,太难了,京畿地带,除了南部利于骑军驰骋,其它地方都不行。到时候别说顾剑棠的两辽边军、和胶东王赵睢以及靖安王赵珣,兴许连南疆大军都要趁势北上,只不过前者都是想着立下勤王之功,后者嘛,心思就多了,渔翁得利。这其中别忘了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陈芝豹,至于卢升象唐铁霜之流,也都不是庸人。一场广陵道战事就能让谢西陲寇江淮迅速跻身名将之列,一场仗打久了,离阳很容易就冒出几个什么王西陲马江淮的。若说是北凉与西楚联盟,胜算更大,反过来说,狗急跳墙的离阳难道就不能去跟北莽借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