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5章 先期行动展开(2 / 2)

加入书签

朱由校可能还希望老奴多活几年,都不用打,在老奴的瞎折腾下,后金就土崩瓦解,或是陷入分裂而一蹶不振了。

按照朱由校对于历史的理解,他认为历史上是皇太极上位后的一系烈举措,并完成了封建化的关键一步,才挽救了后金的命运。

没错,后金现在应该算是奴隶制。政治机构不完全,八旗军队也类似于旗主的私人武装,这对于后金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制约。

之所以对皇太极有些忌惮,并不遗余力地挑拔离间,予以打击,也正是缘于朱由校的分析和判断。

而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三管齐下,终于把后金逼上了悬崖。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多先天不足、缺乏底蕴的新兴势力或政权,都逃不过这个兴衰定律。

…………………….

后金所处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不仅是高层,连最底层的汉人,也感觉到了。原因很简单,粮食不断涨价,且市面上越来越少。

阴霾开始浓重,开始蔓延,压在后金统治者,还有被统治者的头上。

几家欢乐几家愁,与此相反,明军统治区的气氛,则是越来越松缓,越来越欢快。

最为明显的则是辽南,准确地说,是辽南的金州和复州。盖州虽然也已光复,但却处在前线,不可能没有些紧张气氛。

今天,在永宁休整训练的东江镇左右两协,早早就集合,迎接朝廷使者,并恭领皇帝御赐的番号和军旗。

“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饰着黄色流苏的“日月”大明旗被张盘跪接,并在军前招展挥舞时,所有官兵单膝跪倒,山呼万岁。

旗面的大部分是红色的,靠近旗杆则是明黄色的一条,上绣着红色的原东江镇右协现在的番号“大明一一四混成协”。

番号是打乱排列的,以东江镇为例,苟真怀的一一七,陈继盛的一二四,毛承禄的一一三,东江本部就抢了前三个号。

在辽南的左协和右协,则分到了一一四和一二六两个混成协的番号。

混成协作为独立的作战单位,占了“一”字头;骑兵则以营(三千人)为单位,为“二”字打头的番号;后备明军则是“三”。

朱由校比较懒,也不想搞得太过细致,这个番号就取得比较简单。连分给哪个部队,也是抛骰子的结果。

但这种打乱分派,不按顺序,更不写某镇,则还有一些深意。都是大明的军队,分什么这个镇那个镇,这些混成协也不会老是归某个军镇的编制。

除了磐石混成协是御赐名字外,辽西辽南辽东,还有登镇津镇的五个混成协,都是这样的数字番号。

不管是不是对番号感到疑惑,但这是皇帝御赐,是本军的象征,是皇恩浩荡。所谓旗在军在,旗失军裁。这面军旗没有了,也就意味着军队被裁撤。

“万岁,万岁,万万岁!”

又是一阵山呼万岁,孔有德也接过了军旗,比张盘挥舞得更加卖力。

这可是御赐的番号,御赐的军旗。按照兵部行文,第一批获得混成协番号的全是在平辽战场,一共才十九个。

也就是说,平辽大业,灭奴之战,就是这十九个混成协的任务,也是他们想要获得的荣耀。

颁旗仪式没有拖延很久,钦使便带人离去,前往盖州给其它部队颁旗。

“嘿嘿,一二六,比张兄的一一四可大呢!”孔有德看见张盘,立刻笑着打趣。

张盘哈哈一笑,拱手道:“老孔会算数儿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孔有德翻了下眼睛,也不生气,说道:“某家自是不能与张兄比较,写字算数能去考状元。”

张盘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开玩笑了。既碰到了一起,某就向你问问战马的事情。”

“战马还是不够呀!”孔有德立刻苦起了脸,说道:“辽南现在就有四个协,只装备一半官兵,也得个一年半载吧?”

张盘轻轻颌首,说道:“一年半载也未必能有那么多战马,要是先紧着一个协或两个协装备,或许更好。比如负责守城的部队,就暂时用不着那么多战马。”

孔有德深以为然,在辽南的五个协中,也就他和张盘的部队经历的战斗最多,经验最丰富。以后呢,也将是平辽的主力,对战马的需求更迫切一些。

而象登镇津镇,因为战斗经验有所欠缺,承担的多数任务是守卫城堡。

但孔有德却没有马上出言赞同,按照作战计划,张盘的部队已经补充训练完毕,正准备向前线开拔。

也就是说,张盘的这个提议,等于是要把本来拔调给他的部队的战马也要过去。

而他的部队也有任务,将向东推进,与东江本部所派的部队在绣岩城(岫岩)会师,从而使光复之地连成一片。

从战略上考量,这次会师也是极重要的。

分散两处的明军集团打通陆上联系,拧成一股绳,既方便统一指挥,又方便互相支援,可比之前通过海上联络方便得多了。

张盘似乎猜出了孔有德的心思,却不说破,微笑着说道:“我部有两千龙骑兵,再加上炮营的千余马匹,差不多也够了。多出来的战马,就先借给孔兄,助孔兄东进会师如何?”

“这——”孔有德没想到张盘这么大方,惊愣着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盘笑着伸手拍了拍孔有德,说道:“不必推辞,明天派人去接战马。我部北进,带不了那么多粮草物资。”

停顿了一下,张盘又接着说道:“磐石混成协虽已组建,但还要磨合些时间。至少秋天才能完全训练好,你和我的两协人马,现在可是先期行动的中坚力量,互相照应乃理所应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