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7章 征战四海的野望,北方之敌(2 / 2)

加入书签

安代舞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

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

安代的通常表演形式是在场院里,几十、上百人不等,围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

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便分别饰演歌舞能手,边歌边舞,虽没有伴舞伴唱的热烈气氛,但边歌边舞,曲调悠扬婉转,动作优美潇洒,倒也甚有观赏性。

朱由校微笑观看,倒也没有戏耍她们的意思,只是找个借口,宽恕包括海兰珠的亲人在内的科尔沁部的一些贵族。

归化大明,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这才是解决北方边患的好办法。

更何况,明军虽然和察哈尔部联手行动,覆灭了科尔沁部。但主要的目的还是削弱建奴,并不意味着和虎墩兔长期友好。

朱由校反倒是认为,建奴若灭,虎墩兔恐怕会是大明新的敌人。

科尔沁部虽然覆灭,但所部的牧民并未受到大的损失。那些被俘的科尔沁部贵族,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

至于以后能不能起作用,朱由校并不是非常非常的在意。因为杀了这些人,也得不到什么利益,倒不如放眼长远。

而小冰河高峰期的到来,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可能比农耕为主的大明更加严重。

所以,大灾害的来临,可以说是挑战和机遇同在。如果趁着蒙古诸部在天灾面前虚弱尽显而运用计谋,就能起到力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上的蒙古诸部能臣服于满清,为何不能成为大明的一分子?

朱由校微笑着看着姐妹二人的歌舞,心中已经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

费尽心力地筹划,不要脸地搂钱,皇帝已经为大明选择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尽管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并理解皇帝的苦心,狂赞他的英明。但现在形势的发展,却已经见到了极大的效果,这可是皇帝几年来的布置筹划。

辽东明军继续向前挺进,又占领一堵墙堡,离鸦鹘关是越来越近。

之所以皇帝还是谨慎小心,下面的将领却是战意高昂,并敢于主动出击,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一个不能亲眼所见,只能凭着猜测和估计;一个则是身临战阵,对部队的装备士气战力,有着更准确的认识。

所谓知己知彼,甲坚兵利,粮饷充足,赏罚分明,士气高昂,伤有抚死有恤,也只有领兵的将领才最清楚所率部队的战力。

望远镜的视野中,以战车为先导,火枪兵和掷弹车随后,沿着大路向前滚滚而进。烟尘不时扬起,是探马在来回奔驰,报告着前方的情况。

孔有德放下望远镜,立马于土坡,听完探马的报告,命令再探。

前面是松树口,建奴并没有赶来阻击明军,显然是没有太大信心坚守住此地。这跟松树口附近的地形地势,以及松树口城小堡破有关系。

“占领松树口后,按照毛帅的命令,我军应构筑稳固阵地,并伺机向西攻下清河堡以作侧翼屏障。”孔有德摇了摇马鞭,对旁边的将领说道:“虽是稳妥之举,却不知辽南的行动能否吸引住建奴主力。”

“毛帅说得清楚,此次作战以我军实力作估计,不考虑友军的作用。”天启二年的武探花张景平已经是游击之职,作战经验也甚是丰富。

孔有德点了点头,说道:“消息传递确实需要时间,立足自身实力来作战,也确实少了意外的变数。”

东江本部进攻建州的话,要提防辽沈建奴出动,经本溪从西面侧击。占领松树口暂停推进,向西攻占清河堡,则是卫护侧翼的稳健布置。

而让孔有德的混成协充当先锋部队,也是因为他们在辽南与建奴打过大规模野战,并取得了胜绩。

孔有德和张景平自然也是信心十足,认为经过人马扩充和装备增强的部队,对战一旗建奴也是颇有胜算。

而明军主动进攻,并迫使建奴采取守势,透露出的信息,更加显示了彼弱我强,辽东战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赫图阿拉是建奴必守之地,我军要攻取,恐怕不容易。”孔有德虽然也极想建功,可还没昏了头脑,知道建奴不会放弃他们所谓的龙兴之地。

张景平深以为然,但却不认为他们是孤军作战。在辽西辽南的压力下,建奴的机动力量已经不是很多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