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1章 强国必霸气(1 / 2)

加入书签

强国必然要霸气,未必是真理,但却是现实。

拳头大就是道理,说你无道就无道,说你挑衅就挑衅,说你咋样儿也不容你辩白解释。

皇帝一直在灌输这样的理念,尽管文官还不是很理解,但军队却逐渐有了凶悍霸道的气质。

什么天朝上国的宽容,远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何况,小冰河期的困境,对于人口众多的大明帝国来说,如果处置不当,内乱是不可避免,且破坏力极大。

能稳坐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熊廷弼光有才干还不够,不能贯彻皇帝的意志,早就被调离了。

“万岁圣明,缅民苦莽氏残苛统治久矣,王师讨伐,实乃承天顺民之举。”熊廷弼面不改色,附和着皇帝。

皇帝微笑颌首,伸手指了指沙盘,说道:“联络暹罗夹击缅甸,可得一臂助。但不可太早告之,以防泄密。”

熊廷弼嘴上应承,却并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凭明军现在的武器装备和实际战力,不用拉上暹罗也是必胜无疑。要是暹罗出兵攻缅的话,少不得要占些缅地,倒不如全部由明军占领。

皇帝也想一口吃个胖子,但热带亚热带丛林的环境,复杂的民族情况,却让他有所警惕。

如果占地太广,驻兵太少,皇帝担心陷于缅人的不断袭扰中。当时没有游击战争这个名词,但类似的战术打法却早已有之。

“讨伐缅甸的关键不在于击败缅军主力,而在于以最小的代价,稳固占领所夺的土地。”皇帝若有所思地看了熊廷弼一眼,提醒道:“唐朝时占领高丽,却不能长久守之,亦是我们该吸取的教训。”

熊廷弼心中一凛,赶忙躬身应是。

不说久远的唐朝,就是明朝中后期,在西南丢掉了三宣六慰的大部分,也是教训和经验。

“扶弱抑强,在有些新占或羁索之地,平衡之道还是适用的。”皇帝沉吟着说道:“建奴还知道利用辽东汉人呢,大明岂不如之?”

皇帝没有明说什么缅奸,熊廷弼已经心领神会。这不是皇帝第一次表露意思,内阁也在商议研究入缅后的具体政策。

殖民地这个名词,皇帝没有提出和阐明。而且,也不适用于要重新收复的三宣六慰。

婆罗洲嘛,皇帝倒是有这样的设想。可具体的操作,他还没想好,只好先走一步看一步。

皇帝转过身,又看向辽东的大沙盘,微眯了下眼睛,并没有再多做指示。

熊廷弼告退而去,皇帝却还在偏殿停留,刚刚的思路又浮现在脑海之中。

辽东多的是肥沃的黑土地,但要开发却并不容易。最关键的是人口,移民工作一直在进行,但进度并不让皇帝满意。

河南、北直隶、山东的无地少地百姓,再加上江淮的,多数是漕工,看起来是不少。

但官府的号召,以及推出的优惠政策,对于“安土重迁”的百姓来说,还显得不够。

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能够形成风潮,在皇帝看来是实在活不下去,老百姓才背井离乡的。

所以,皇帝觉得要尽快开发辽东,吸引大地主、大家族等对象,应该更有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